发布日期:2025-06-24 14:33 点击次数:143
长春又要建新项目了,这回是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产业化项目。规划局网站上那几行冷冰冰的文字背后,藏着多少普通人的悲欢离合?我们总是热衷于谈论"项目落地"、"产业升级"这些光鲜亮丽的词汇,却很少有人关心,这些项目究竟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。
看看这个项目的选址——绿园经济开发区长客路以南。那里住着多少靠种地为生的农民?他们的土地被征用的时候,有没有人问过他们的意见?补偿款真的够他们后半辈子的生活吗?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:推土机轰隆隆开过来,老农蹲在地头抹眼泪,一辈子的心血就这么没了。那些西装革履的开发商,拿着规划图纸指指点点的时候,可曾想过这片土地上流淌着多少人的汗水?
更可笑的是,这个项目还要进行"规划调整"。什么叫调整?说白了就是原来的规划有问题呗。我们的城市规划什么时候能靠谱一点?今天建明天拆,后天再重建,纳税人的钱就这么打水漂?那些决策者们坐在办公室里画圈圈的时候,能不能下去走走,听听老百姓怎么说?
北京科英精益技术股份公司,名字起得倒是挺高大上。但我要问:这家公司能给长春带来多少就业岗位?工资待遇怎么样?会不会又是招一堆临时工,干最累的活,拿最少的钱?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"招商引资"了,企业来了,GDP上去了,老百姓的腰包却还是瘪的。
轨道交通配套产业,听起来是个好东西。但别又是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圈地要政策吧?现在有些企业,拿地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,等优惠政策吃完了就开始摆烂。最后留下一地鸡毛,还得政府来擦屁股。这样的教训还不够多吗?
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?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?可现在呢?项目一个接一个地建,老百姓的获得感却越来越少。那些漂亮的统计数字,能当饭吃吗?能当房子住吗?能给孩子交学费吗?
要我说,上项目可以,但得先把老百姓安置好。补偿款要给足,就业要落实,社会保障要跟上。别总是让弱势群体为发展买单。一个真正有温度的城市,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,而是看它如何对待最普通的市民。
下次再看到这种规划公示,咱们得多问几句:这项目到底是谁受益?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实惠?别又被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给忽悠了。城市是人民的城市,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发展,这个道理,有些人是不是该重新学学了?
上一篇:同样是14亿人口大国,为啥中国满世界买粮食,而印度却大量出口?
下一篇:没有了